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

曼珠沙華:錯亂的認同,自由的愛

由楊儒強與周芳聿合作的戲劇作品《曼珠沙華》,挑起了觀眾敏感的道德神經,同時充滿了對於社會邊緣的關懷,並從中國文學的經典中擷取靈感,在舞台劇與崑曲的結合上自然和諧,整體的演出浪漫華麗,可說對於「自由戀愛」一詞的詮釋推到了極致。

生者可以死,死可以生

先從劇本來看,便可察覺編劇對於整體演出的野心。「曼珠沙華」在劇中的解釋,是彼岸花的別稱,因為它有花便無葉,有葉便無花,花葉終無相見之日,猶如身處兩處之眷侶,以此稱之。這個概念似乎來自佛教與中國古代傳說,也與孟婆湯、三途河與奈何橋等傳統的生死意象有些關聯。牡丹亭的故事在此有了很好的發揮,杜麗娘跨越生死追尋自由愛情的象徵,在當代有了新的意義。

「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生者可以死,死可以生。」對於愛情的嚮往,湯顯祖的牡丹亭成了最有力的支持。所謂生者可以死,死可以生,除了跨越生死的意義外,更代表著義無反顧、勇往直前的決心。兩個女兒的角色對於這樣的愛情信念詮釋的相當猛烈,相較羅蜜歐茱麗葉跨越家族的禁忌,曼珠沙華中的愛情可謂驚世駭俗了。為了讓觀眾能簡單了解牡丹亭的故事,編劇巧妙地穿插一段家教老師與張慧雅上家教課的橋段,省去了旁白的干擾,又承接了後續的性愛場面,是很不錯的設計。

劇中杜麗娘給張慧雅喝下的水成為轉捩的焦點,也給觀眾很多想像空間。不妨這樣想一想北歐電影《血色入侵》(Let The Right One In)中,Oscar剪輯諸多的社會事件與新聞報章時,Eli問著他說,「你會不會想著:『如果可以的話,我也想這麼做?』」人可以穿透禮教束縛的時候,真正的愛情才能夠滋長。

秘密的重量

一個祕密的價值有多少?孫海添為了瞭解王威心中的自己樣貌,不惜以身體的代價換取;而祕密被張慧雅抓住的他,也只能當成張慧雅的傀儡,任由擺布。

作為一個串起兩個故事主軸的角色,孫海添的故事顯得格外動人,同時也是背負最多秘密的一位。身為一個同性戀的軍人,愛情成為禁忌的話題,他永遠不能說,只能遠遠地窺視愛人。儘管他不愛王若琪,也不愛張慧雅,卻因為他的秘密而被兩人操弄。而應允要與王若琪做愛的原因,卻只是希望從她已故父親的日記碎片中找尋自己的身影。與時間賽跑,害怕遺忘愛人身影的孫海添,多希望在奈何橋前,再次與愛人相會呢?

另一個秘密則在張慧雅身上。過去被強暴未遂的陰影壟罩在她的身上,成為被班上排擠的對象,孤獨一人,唯有旁人看不見的「傑克」作伴。或許是精神分裂,或許是幽魂真的顯靈,當杜麗娘的形象出現於張慧雅之前時,她終於找到愁困心靈的出口,一往而深地宣洩她的愛戀。

當身體成為武器

身體的疆域一直是性別研究喜歡討論的題目。編劇以女性角色為主體,而最重要的男性角色又恰好是一個同性戀,看似「正常」的男性角色:家教老師、王威、男同學,下場淒涼,仙人跳、早死或是屁股開花,我想是有意安排的結果。

再從另一方面想,這個社會的規則,是由誰所訂下?劇中的家教課或可一窺端倪。家教老師說,當時湯顯祖不顧程朱理學對社會的桎梏,創造出杜麗娘的角色,並以她的視野追尋真切的愛情,可說是以文創產業來做社會運動。所以我們可以回想,所謂的三從四德從何而來?不管是理學家一脈對於存天理、去人欲的主張,又或是後世對女性的枷鎖、歧視又何曾少過?


長久以來,女性的身體一直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,主張女性的權力便以身體的自主權開始。是以,早期的女性主義藝術創作者經常在作品中出現明顯的性徵暗示,藉以提醒觀者女性的存在。在曼珠沙華裡,也透過女性的身體、性愛場面的展示,刺激觀眾思考身體主體的疆界。身體成為了爭取權利和愛情的最佳武器。

甚而,我們可以從故事中的男/女,大人/小孩,社會/個人等不同的關係做一個關照,從愛情的自由再看到個人的自由,其實正是向霸權爭取權力的過程,他們不斷地衝撞、受傷、跌倒,然後再爬起。書寫至此,更覺湯顯祖以男性劇作家的身分在當時能以女性的觀點觀看社會,實屬難得。

劇情在家教老師被仙人跳後嘎然而止,而後是兩位女主角的對話與肢體演出,是我認為有些不夠過癮的地方,只把情慾關係矛盾和尖銳凸顯出來,我卻更想知道,編劇對於這樣的故事,能否有更進一步的昇華呢?

桎梏與解放

四面開放的舞台設計簡單而充滿象徵意味,與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簡單搭配有了呼應。依據節目單的介紹,三個區塊分成了現在、過去與回憶, 中間的空間則穿插了繩索。繩索的意象當然是相當明顯的,與劇中的束縛、枷鎖有了回應。而繩索錯落有致的編排,有樹木或竹林的縮影,戶外的空間也就自然地被營造出來。若把中間的蜿蜒區域當成河流來看,與彼岸花的意義更加契合。

舞台的動作設計相當唯美,幾位演員的大膽演出讓人耳目一新。最令人欣賞的片段在張慧雅與家教老師發生關係的性愛場面。情慾的解放自然、激情,也很浪漫,演員大方的演出反而使觀眾有些不自在,正是這部戲精華之處,更在偷窺與被窺玩轉了觀眾的後設體驗。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,若我沒有記錯,應是<血的顏色>這段中-主角唱的慷慨激昂之時,後台人員卻默默換下舞台布置,顯得有些不夠俐落,但整體而言節奏是相當流暢的,特別是終場緩緩灑落的花瓣,相當賞心悅目。

現場的音樂我想對劇組來說應該是很大的挑戰,在戲劇中也多了更多隨機的因子,卻也讓每場演出有了更多可能性。國樂與吉他的結合是很棒的,以劇情來說也有古典與現代交錯的意涵。整場演出穿插了許多歌曲,配合演員的聲音表情,更能打動觀眾的心緒。

以古典為發想,關照現代社會事件,又不讓故事淪於說教,我想《曼珠沙華》是一個很好的嘗試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